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,他们的暑假是非常轻松的,没有学习压力,也没有任何的竞争压力,所以他们只需要享受他们的暑假生活就好。有很多大学生在放假之后都喜欢去找一个兼职来挣一点钱,为自己提供生活费,但是这些大学生涉世未深,防备心不足,很容易被骗。大学生兼职警惕几大招聘陷阱,小编围绕这个重点分享一下。
大学生兼职警惕几大招聘陷阱
一:招聘单位收费。
如果有公司上来就让你先交报名费,很有可能就是趁火打劫的骗子公司。毕业生在应聘时遇到收取报名费、面试费、培训费等额外费用的企业,尤其要保持警惕,因为不少皮包公司就是看重学生求职心急,借着招聘会骗钱。
二:招聘单位“无限期试用”。
依据有关规定,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四分之一,劳保用品、物质奖励、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。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,大量招募短期员工,且不签订劳动合同,待三个月试用期满,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。所以,实习期过长,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,这也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。
三:通过招聘剽窃求职者作品。
企业以选人为名,在笔试、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、翻译文章,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。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,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,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。
四:“三金”协商放弃,假高薪陷阱。
在大学生求职招聘中,一些单位声明高工资,以此为诱饵,但却以不给职工交纳社会保险为条件。通常他们会声称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高,里面本身就包括三金的部分,实质上却是为了剥夺求职者的权利。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仔细审阅内容,当合同中出现异议时,还要运用自己的沟通技巧同用人单位谈判,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。
综上可知,有些骗局一眼就能识破,有些大学生求职时却难以辨别,而一步步走近不法份子的“陷阱”,有些正规企业也因为大学生求职心切而免费征用大学生劳动力,刚入社会的大学生还处于弱势,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拒绝。所以有些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的审核,避免虚假信息“猖狂”网络,让李文星事件再度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