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来孤独,又怕孤独,很少有人能真正坦然面对孤独。大多数人都能在孤独和群体之间找到平衡。但这种平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?依靠心,心感到孤独,只是想平衡,但本质上还是害怕孤独。金庸小说中的许多武术家都喜欢独处,在独处中创造了许多精湛的武艺。比如张三丰,闭关思考,实现了用软来战胜刚性的太极拳和太极剑,最终成为一代宗师。当一个人真正独处并开始思考时,他就开始成熟并有创造的可能。
自助类的书都是关于建立人际关系的,但很少有关于独处的,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喜欢自助类的书。强调行动本身并没有错,但不单独思考就学习行动是否值得?
生活在社会中,孤独是很难的。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和事。我们怎么能找到孤独的时间呢?有一晚,本该面对孤独的人,却把时间花在了电话和网络上。我经常觉得电脑的出现让人们越来越少思考,越来越缺乏想象力。把每一个空闲的时间都花在网上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,但是能学到多少呢?
每个人都想做好人,但似乎每个人都不想孤单。现在,很多人梦想着物质的东西,名声和享受,但很少关心他们的内在需求是什么。真正优秀的人常常感到孤独,他们的优秀来自于孤独。苏东坡孤身一人,因此有了后来的《大江东行》名作;司马迁孤身一人,于是有了“史家末曲,无韵离骚”的《史记》;爱因斯坦很孤独,因此产生了相对论。大师们往往是孤独的,这未必是对他们生命的祝福,但对时代却是一种祝福。上帝总是这么公平!
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,我想唯一要看的就是他孤独时做了什么,是不知所措还是心平气和,是焦躁不安还是乐在其中。优秀的人心里往往有一段或几段孤独的时光,也许不愿意重复,但他们愿意让那种记忆停留在记忆的某个地方,不容易说出来,但这是自信的基础。我自信,是因为我一直孤独。
在走向卓越的道路上行走,人们常常觉得自己太孤独了,他们的卓越还不为人所知,所以有些人选择退却,选择跟随潮流,其实是选择远离卓越,因为卓越产生思考,思考往往与孤独为伴。
你够好吗?问问自己:你够孤独吗?
判断一个人是看他独处时的行为。最好的人总是孤独的,伟大的事情是在我们孤独的时候完成的。我自信,是因为我一直孤独。
渐渐懂得,
人生有太多的遇见,
擦肩而过是一种遇见,
刻骨铭心是一种遇见。
有很多时候,
看见的,看不见了;
记住的,遗忘了。
无论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,
还是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,
对于心灵,
都是一次历练。
渐渐懂得,
爱情是用来经营的;
生活,是用来成长的;
智慧,是用来飞翔的;
眼泪,是用来坚强的;
流年,是用来回忆的;
幸福,
是用来珍藏的……
沧桑,或许会催老了容颜,
但经历,永远是人生中,一笔无价的财富。
渐渐懂得,这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,
有些时候,山是水的故事,云是风的故事;
也有些时候,星不是夜的故事,情不是爱的故事,
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,
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,
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,
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。
人生,
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,
只是,回眸处,
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。
所谓的天真,
总是历练不够;
所谓的成熟,
只不过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
也还会面带微笑。
一场磨难,是一场洗礼;
一场伤痛,是一场觉醒。
走过,累过,哭过,才会成长;
痛苦过,悲伤过,寂寞过,才会飞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