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期间,由于时间很长,很多学生会选择找一份兼职,一方面锻炼自己,另一方面给自己赚点零花钱。今年上大二的何同学,通过一款招聘网站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,当时面试谈好的薪资,等到发工资时却“缩水”了十倍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今天上午,何同学和自己的几名同学跟记者碰面,几名同学表示自己通过招聘网站,与一家科技公司取得了联系,“公司是属于帮驾校招生,属于一个中介公司,我应聘的主要工作分为线上和线下。线上就是在公司跟客户聊合作,线下就是发传单招生。”
沟通中,该公司人事经理承诺,只要面试通过就会提供3000元的无责底薪,“如果我们没有业绩的话,公司也是给我们3000块钱,另外,不住公司的房子会有300元补贴。”几名学生表示,由于感觉待遇不错,便在通过面试后入职工作,但是并没有签订任何合同。
然而,到了发工资的日子,何同学等人立马就傻眼了,“到手公司只有380,还有的同学领了300元。”何同学称公司拿出了一份项目考核表,其中招生占据很大一部分分值。
对于没有业绩的学生来讲,考评分自然不高,但是何同学等人在入职前并不知道有这张表的存在。对此,何同学认为该公司的做法存在问题,希望拿回自己应得的无责底薪3000元。
为了解事情的真相,记者跟随何同学等人来到了该公司,然而负责人却说出了另外的实情,“我已经无法说清楚了,因为他们根本不听我的话,并且我已经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贴了出来。”
负责人表示何同学等人考核没有达标,公司毕竟是靠业绩吃饭的,按照他的统计,这些人本来一分钱都没有,但是还是发了几百块钱作为额外照顾。关于何同学所说的没有签订合同的质疑,负责人也承认。
针对负责人的说法,何同学进行了反驳,“公司贴的这张表我们一直没有见过,我们几个人手中的考核表都不是统一的,这明显是蓄谋已久的。”
由于双方说法不一,最终未能达成和解,随后,记者针对此事咨询了律师。律师表示何同学等人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进行解决外,还可以前往劳动部门进行投诉。